古人的饮食与养生,古人的饮食与养生的关系

  1. 古人说的“饮食五味”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你怎么看?

古人说的“饮食五味”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你怎么看?

谨和五味,营养均衡保健

古人说的“饮食五味”是指食品的“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这是古人对饮食养生提出的一个总的原则,旨在告诫人们,既要谨慎地选择食品,又要谨慎地调和各种味道,以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上述提到的五种味道是我们日常饮食所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加工或未加工的食品以及菜肴调料等。

古人的饮食与养生,古人的饮食与养生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营养均衡,谨和五味,才能确保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脂肪、糖和水,而这些营养元素富含于谷物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豆类等各种食物之中。由于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例如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因此,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单一或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谨和五味有两层含义,一是均衡饮食,不偏食。二是咸淡适宜,中和五味,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过浓则损伤机体,过淡不能激发食欲,因而《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说的“饮食五味”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古人的饮食与养生,古人的饮食与养生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讲的饮食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这种观念当是在五行观念出现,并用于医学、养生之后出现的。

出现“五味”的说法,在医书中,最早的、最有权威的,可能是黄帝《内经》了。

古人的饮食与养生,古人的饮食与养生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味为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味为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味为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在味为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在味为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观点,《阴阳象大论》还指出了五味的相互关系。如:辛胜酸,这实际上用的金克木的观点;咸胜苦,用的是水克火的观点;苦胜辛,用的是火克金的观点;甘胜咸,用的水克土的观点等等。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五脏六腑五行属性、分工不同,其间存在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治病养身,当努力追求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发展

“饮食五味”是古人通过修真的手段,充分的总结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联关系,其中以五行以来对应五脏,而自然界中的五种味道的食物也对应五行,通过食用相应的味道食物可以治疗相应的症状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其中肝为木,吃甘的食物能有助于肝的功能;心为火,可以吃酸的东西来帮助他;脾为土,吃咸的东西对他有用;肺为金,喜欢苦味的食物;肾为水,辛的食物对他有益处。

“饮食五味”的学说是古人做出的伟大贡献,是内功有成才能得出的科研成果。在中医里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之说。其中“饮食五味”就是食补的范畴,因为药物效果太强烈了,有“是药三分毒”之说,普通人没有经验是不可以轻易用药来调理身体的。只有当身体生病比较厉害了,需要有强大的外力相助时才用药物治疗。

而食物就相对很温和了,通过日常进食就可以很好的调节身体的健康状态。当然气补的效果是最好的,只要人能够保持心志的安宁,不生邪念,“心主神明”,元气自然不易走失,身心自然健康。

通过各种武术的修炼,内功的操持,诗书***的诵读,体内的阴阳气机不断的相互交融,就能增长体内的元气。

而且在传统修真中还有很多***气的专修,“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是中国文化中的无上瑰宝,但是这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对悟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这一点“饮食五味”的学说和常识却很容易让普通人能学习和接受,日用中就能轻松用得上。可以说他避免了药物的猛烈,以及修真的难度。可以让普通人就能通过食物很好的保养身体,这也是“饮食五味”的不可磨灭的功用。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14代传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69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