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全文阅读

  1.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
  2. 《舌尖3》第四集中描述食疗养生中的「食养、食节、食忌、食禁」分别是什么含义?
  3. 农村老人经常说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样的饮食真的养生吗?
  4. 中医师如何宣教健康生活和健康饮食?
  5. 有句话说的好,什么是“药食同源”?“有病不防,越治越忙”,为什么这句话说的好?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

人类饮食生活,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基准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思想的肇基久远和内容丰富。这种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表现为基础理论的四大原则

 一、食医合一   由于饮食中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和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   在周代,中国出现了职业“食医”,“食医”作为王庭营养师,地位颇高,这就是现代营养师的起源。在当时还专门为此设立有专门的管理研究机构。   在当时,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食疗的专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食疗本草》等等。   

二、饮食养生   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健身长寿。   一位东晋的著名养生家葛洪,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   

《饮食养生》全文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本味主张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这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   

四、孔子食道   所谓孔子食道,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舌尖3》第四集中描述食疗养生中的「食养、食节、食忌、食禁」分别是什么含义?

  第一眼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小康只秒懂了第一个“食养”,说来惭愧,小康没记得有学过或在书上看过后面三个词。“食忌”和“食禁”可以理解。至于“食节”,嗯,美食节小康倒是听说过。

《饮食养生》全文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细细思考,其实不难理解它们其中的含义。

  即饮食调养,也叫饮食养生,是通过选择适宜的饮食,来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滋养气血津液、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法

  饮食是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乃至保证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美食大国,相信每个国人都会为我国丰富多样(感觉丰富多样并不足以形容)的美食而感到自豪。这新年刚过,不知道为美食胖三斤的朋友会有多少。

《饮食养生》全文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咳咳,扯远了。在古代养生家,医家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人,因身体素质的强弱之异和偏寒偏热之别,以及所处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差异,其对饮食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别。就比如有些人能吃辣,有些人吃不得辣;健康人群多无过多饮食禁忌,血虚者需补血,气虚者需补气而选择对应的具有补气或补血功效的食物一样

食养、食节、食忌、食禁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四个部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所以病人在吃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养生。

食养是食疗养生的简称。其意是通过吃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中医认为食物不仅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还能疗疾袪病。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一定要多食各种各样的食物,不要偏食。只有日常不偏食,身体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一般来说,一日尽量吃够二十三种食物为好,养成杂食的习惯

食物给我们人类提供了营养,但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定量而食,不能饮食无度,随心所欲。饮食有节科学饮食,就是食节的来历。正确的食节可以避免过食而引起的“四高症”。我国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这样的论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終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纳早在《延寿健身的可靠秘诀》和《长寿之艺术》里阐述了食节的重要性。要想长寿科学的食节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食节必然就有了食忌,饮食禁忌是我国中医里最长提到的。人的体质具有九中。每种体质具有不同的饮食禁忌,不同的疾病也有着不同饮食区分。什么样的体质吃什么的食欲,对我们科学养生是有好处的,因体而食。

食禁是食物之间相克纯粹禁止搭配同食。

农村老人经常说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样的饮食真的养生吗?

有没道理,是否能养生,你听完以下三点就明白了!

一,早餐吃好,我们[_a***_]刚起床,身体各器官刚开始工作,人体还没有消耗能量,食欲也不强,有些人甚至不吃早餐,因为不是很饿,其实这样是不对的,那样人容易老,我们早上起来身体各器官需要排毒,吸收新营养能量,如果不吃早餐,早上起来身体各器官没有新的营养能量,就会二次吸收昨晚的营养,可能就有你早上要排的毒素,所有早餐是有必要的,适当就好。

二,中餐吃饱,中午是我们工作,干农活回来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已经忙了一个上午,下午还要继续,身体各器官最需要营养能量的时候,所有需要吃饱。

三,晚餐吃少,晚上其实是建议不要吃太多的,因为晚上我们不像中午那样干什么重活,用脑力,营养消耗不大,吃得大饱不易消化,许多人晚餐后,爱散步,不然睡不好觉,按照正常养生睡时间是22点至23点。


其实这种说法来自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对现在来说没有很大的科学依据。

在农业社会,农民一般凌晨三四点钟(鸡鸣时分)就起床劳作了,到了六点钟回家吃个早饭,因为已经干活干了很久,所以肚子饿,这时候要保证早上的碳水化合物充足,才有力气干活。

之后是早上、下午的农活,所以中午一定要吃饱。

到了晚上,一般都是七八点就睡了,所以晚上吃少点好睡。

这是农业社会的生物钟,相对现在来说,不一定科学,但是不管怎么样,吃饭七分饱是对的,吃太多容易转化为脂肪,建议还是适当空腹

中医师如何宣教健康生活和健康饮食

中医养生从的重点从来都不是药食同源,也没有宣传说要用药膳来养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这段差不多是中医养生的总纲了。

作息要有规律,饮食要节制,欲望也要控制,还要清心寡欲,最好没事做做瑜伽、打打坐等。

这跟西方现代医学要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基本都是一模一样的呀。

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真正的养生不仅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还要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下功夫。而其中,饮食养生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现在养生药膳这么流行?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如今的人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另一方面,民以食为天。相对于严格要求自己人们更加愿意通过吃的来保持健康。

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这让许多人嗅到了利益味道。

中医的健康生活和饮食,不是宣教,几千年来的总结都已在医书中详细记载,中医师只是记得全面,对患者及周围的人述说及提醒。

健康生活,健康饮食 ,并不是药食同源之说,而是强调天人合一,尊从自然,不可挑食,不可纵欲,暴食暴饮伤脾胃,病从口入,掌握七分。

季节增减衣服,尊节令食五谷杂粮,适当运动,依日行生息。

等等,浩如烟海,各取所用。

有句话说的好,什么是“药食同源”?“有病不防,越治越忙”,为什么这句话说的好?

大家好!

这里是四季养生密码苑,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意思是说药物也是食物,日常普通的食物也有药物的作用,只不过药物的药性相对会比较强,然而食物的药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平淡。

我国古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许多的食医以及道家、佛家、养生学家等贤哲们,认识到了食物是即可以用来充饥,也可以用来治病的。

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来调理人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恢复至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就是“食疗养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大家知道,任何药物都是有毒性的,随着用量的多或少,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然而一个人的日常饮食如果也是偏嗜五味,或者偏食一食物的话,也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寒热偏颇和营养不良,不是太过虚寒就是太过燥热,就变成了普通食物所呈现出来的药性。这就是先贤、先哲们提出的“食之偏性为药性”的理论。

这里所说的“大毒、常毒”就是指治病的药物,用治病的药物来医治疾病的话即使病好了,也只是好了六七分而已,实际上身体内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毒素。

然而上面所说的“小毒、无毒”的食物,指的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普通饭菜,使用日常饮食中的饭菜经过按照食疗养生理论来精心搭配后,用来食用调理病后身体却可以使病情好到90%以上。

然而日常饮食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财力,况且每日三餐都是要吃饭的,既完成了一日三餐所需,又使病体得到根本的调养,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这就是食疗养生的魄力所在。

那么为什么说“有病不防,越治越忙”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1613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