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汇20121009,饮食养生汇2012

  1. 广西和广东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这个广字是什么意思?

广西广东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这个广字是什么意思

广东广西合称两广,明清时期还专门设置了“两广总督”来管理。两广是怎么来的?

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吕不韦出版了《吕氏春秋》,书中提到关于“百越”的只言片语,但没有解释“百越”的具体位置。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领50万大军攻打岭南;征服了百越。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全国设为36郡。在岭南地区就设置了桂林、象、南海3个郡。 “南海”就是指“南方的海”,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等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逝,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赵佗就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饮食养生汇20121009,饮食养生汇201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派10万大军灭了南越国,设立了交州。汉武帝又将南越国分成9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并规定交州治所就叫广信(今梧州市)。这就是说两广的“广”字源于汉武帝诏书。 东汉13州,就有交州,管辖今两广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孙吴割据江东,分交州为二:交州和广州。 隋文帝杨坚废除郡置,改为州县制;隋炀帝时为避杨广的名讳,广州改名为“番州”。

唐朝设立交州总管府,又称都督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 宋朝的地方行政单位称为“路”,岭南设立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南西路简称广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广东广西的边界,这便是广东、广西名称的由来。

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饮食养生汇20121009,饮食养生汇201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专家曾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考察的时候,从《水经注》得知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汉时的“广信”,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 当时岭南9郡的交趾郡位于今越南河内,交趾郡与交趾部是两个概念,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9郡的监察机关,交趾部首府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交趾多次反抗独立,但都会被收复,其名字从交趾变为宋平、交州、安南都护府。 五代时期,南汉高祖刘岩将安南收归为南汉领土;939年吴权(越南吴朝开创者)打败南汉建立吴朝,自称吴王,建都古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从而脱离中国统治;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自称帝,正式脱离中国;赵匡胤竟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成为藩王。 1009年李公蕴趁前黎朝发生内乱夺取帝位,开创了越南李朝。李公蕴竟多次深入宋境抢掠;明朝永乐帝趁着安南内乱期间,出兵收复了安南;明朝占领安南20多年,李朝反抗起义过多;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疲于奔命,废止了交趾布政司,中国统治1000年的交趾就这样丢弃了。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饮食养生汇20121009,饮食养生汇201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的兄弟省并不少,例如河北和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前者两省以黄河分割,后者两省则以洞庭湖为界线。

但是广东,广西这两个省名字中并没有山或者河流,所以它们并不是以其地理位置而命名的。广字开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以广字命名省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先来说明“广”字的由来,据说这个字来自于汉武帝刘彻。当时正值战国时期,河北保定有一孩童降生,他就是日后的赵佗。

到了秦朝,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赵佗受令南下攻打百越,在此之后于龙川,即现在广东省河源龙川县担任县令一职。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前的县令治理方案十分简单粗暴,而赵佗实行的政策跟之前的官员完全不一样,他***取了安抚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任职期间,他引进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纺织和灌溉技术,大大的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纪念赵佗所做出的功绩,百姓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当地的一个古镇,也就是现在龙川县的佗城。

由于秦朝实行的暴政,百姓苦不堪言,赵佗不满秦朝的暴政,他就跑到了岭南这一带,创建了南越,定都在了现在的广州市。

当时南越国的国土范围十分广泛,东至福建,向西一直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向南可以到现在的越南中部,北至现在的两广北部。

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曾派下属去与赵佗谈判,想要劝降他。赵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他不想两国交战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因此臣服了汉朝,以附属国的形式归顺大汉,还没有完全的属于汉朝。之后汉文帝执政期间,又派人继续游说他放弃帝号彻底归顺大汉,赵也答应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赵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而汉武帝也登上了帝位,直接派兵南下,统一了南越。虽然汉武帝好战,但是南越的百姓都是在赵的仁政下生活了数十年,不服汉武帝的强硬的治理方式。为了治理好南越,汉武帝只能善待他们,实行仁政。

统一之后,汉武帝为了广施恩信,他在岭南地区设立“广信”县,即现如今的广西梧州,这就是“广”字的由来,这个地方也因此被人认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两广地区最早的文化政治中心。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广南路是宋代时候设置的一条交通分割线。在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

9***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到清朝初期“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广”,是指西江江边的一个古代交通枢纽“广信县。汉武帝刘彻曾下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意思是要求当地官员要用朝廷的恩惠来治理岭南地区,让当地百姓安居落业。后来,岭南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就把郡治的地方起名为广信县(原广信县址,一说为现在的梧州市,另一说是现在广东省的封开县城)。到了宋朝,朝廷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以广信县为界,广信县以东,称为广南东路,广信县以西,则为广南西路。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西汉、交州、广信说法比较靠谱。前几年我经常在梧州(两广交界处,过去属广东)、贺州(之前属梧州地区,湘桂粤三省交界)、肇庆(梧州接壤,下属县城更近梧州)三地走动,在老路(国道207和省道301)交汇处,有一贺州辖镇“信都”镇。信都这个名字的缘由,未曾考证,或许和广信、交州首府相关。待有缘人进一步证实吧。


中国现存很多的地理名称都很有意思,如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等等,这些都是之前的朝代遗存下来并保留的,例如河南河北就是唐朝李世民时期,李世民置十道,以黄河为分界线所取的,黄河以北的为河北,黄河以南的为河南。



还有,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湖南”的叫法早于“湖北”,始于唐朝,在宋朝最初的15路(路是当时的省级行政单位,并不是指公路、道路)里就有“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到了明朝,湖南湖北都属于“湖广省”,清朝时又将明“湖广省”再次分开,洞庭湖南面的为湖南省,洞庭湖北面的为湖北省,沿用至今。

山东山西的“山”有些分歧,有的说的太行山,有的说是崤山,虽然多数人认为是太行山,但太行山其实隔开的是山西和河北,山东虽然算得上是在太行山的东边,但却并没有与太行山挨着,最初“山东”“山西”是对太行山东西地区的泛指。

而广东广西的“广”字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地理位置,既不是什么山,也不是什么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东和广西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也没有大山大河将它们两地阻隔分开,自古以来,它们一直都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习惯性的将广东广西称之为两广地区。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就曾在岭南设立“苍梧郡”,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颁发圣旨在岭南设立交趾刺史部,管辖岭南九郡。这片区域 还包括了今天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刺史部设立在封开这个地方,封开其实就是岭南九郡最初的首府,封开在在汉朝的时候曾经取名为广信。

那么“广信”二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原来在汉武帝颁发是圣旨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武帝叮嘱官员,初到那个地方做官,不能总对老百姓用武力,要用恩情和诚信来管理他们,于是“广信”之名就由此得来。

广信经过专家学者的考察之后,证实自公元前106年起,这里就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了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三国时期,就曾经划分过广州这个概念,广州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广州市,三国时,吴国首次设立广州,几乎覆盖了今天广东广西两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139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