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如何影响情绪的发展

  1. 情绪真的会影响健康吗?

情绪真的会影响健康吗?

情志导致疾病,是由于七情过度,使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疾病,和由外在的风寒暑湿等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故曰情志内伤。不同的情绪,会导致气机的变化亦不同——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素问》

心理健康如何影响情绪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活中,因不好的情绪导致身体走往糟糕的方向,甚至发展成悲剧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怒来说,年迈之人动怒发火可能会因气血大量上冲而造成脑出血,导致中风,甚至死亡;年轻人怒气上头,就容易头脑发热,冲动惹事,闯下祸来。

再比如有人患癌症,不知道的时候还活得好好的,知道了之后,因恐惧而气机下泄,甚至于肾气大泄,反而加速了病情的恶化和死亡。

中医的治病时,亦非常重视情绪和心态调节,再是要对医者有信心。平和的心态和对医生的信心,人的气机就不会被恐惧、怀疑、怒气的影响,这样药物治疗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心理健康如何影响情绪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头条邀请!

情绪真的会影响健康!真的!情绪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与我们现代社会中高发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有关,当然影响健康。

我国传统医学中就有情绪致病的说法,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思虑伤脾,……”等(中医里,“心主神明,肝主筋,脾主运化”)。是说人有七情六欲,如果情志方面出了问题,也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而且不同的情绪影响的脏器功能也不相同,还是挺形象的情绪致病吧!

心理健康如何影响情绪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医学早先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 。十九世纪就有学者提出了“心身概念”,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医学模式逐渐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社会的发展、环境改变、压力增加等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出现,这些疾病与病原微生物关系不密切,而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我们就说情绪异常(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病。

医学研究发现,像焦虑、抑郁、某些人格特征、社会孤立和负面的生活事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不幸等)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可以通过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吸烟、酗酒、夜生活、缺乏体力活动、持久紧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过快等引发多种慢性疾病,非常典型的就有心血管病,有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可以促发严重的心血管***,甚至导致猝死(例子很多哟)。

医学专家认为,长期的不良情绪可以造成疾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表明,癌症与情绪是有密切关系的。癌症病人发病前大多有长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和忧郁的历史。正象有些人所说的“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不仅癌症与人的情绪有关,而且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官能症、溃疡病以及常见的偏头痛、糖尿病、哮喘、神经性皮炎等许多疾病都与情绪状态有关。现已证明,大的精神刺激、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使人们对感染或中毒的免疫力减低,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或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受损。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或长期处于苦闷、焦虑、悲观、恐怖、绝望等不良情绪之中,那么就很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意外。

因此,在日常紧张的工作、繁忙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培养、维护与发展积极良好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使自己成为宽厚、大度、开朗和乐观的人,控制感情,消除不必要的精神激动,经常心平气和,从容地应付各种挫折和不幸,乐观处世,减少和避免由于情绪激动而带来的损失,努力克服消极的不良情绪。通过自我调控,在紧张中松弛情绪,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延年益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95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