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健康的心理

  1.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心理健康

我觉得心理健康就是心理和脑子积极向上相结合,心理越积极的人既使遇到大的挫折,也能比较快调心里状态,比较快从心理低谷重整出发,较快进入好的状态,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平时经常听些好的积极的歌曲,,还有多做些运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但愿大家有好的身体加上好的心里,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心理标准,才能够完美的诠释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事有二分黑白,天分阴阳。任何一个不平衡,都会导致出现不客观的事实。

情绪健康的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在此说个故事,你们来分析一下。

隔壁村老王的儿子今年17,因为没有考上好大学,一气之下从三楼跳下摔断了腿。老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总是对他老婆说“叫你不要逼他,你就是不听,现在这可咋办”

老王的儿子我见过,小时候挺调皮的,又活泼。可上了初中之后再没见过,直到那档子事发生,连我都觉得诧异,不可信。可没想到是真的,那么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呢?

情绪健康的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提到,与老王的老婆似乎有很大关系。老王是个老实人,平时在外搞木工装修。一个月也能挣个万八千。按道理来说还不错。老王的老婆,她在家看孩子,甚至在学校旁边租房子。因为老王交代过,上了高中得看紧,咱家就这一个儿子,不能出差错。于是乎,小王整天泡在知识的海洋里,它变了味。而这种变味,是被掩盖了的甚至老王和他老婆都察觉不到。因为中间有代沟。于是煎熬在小王的心里持续发酵。最终盖子揭开了,大家一看,不得了。坏了!

因为压抑。导致不知道说什么,向谁说。或者掩盖,不说。这都会导致心理的不平衡。让人变得内向。或许有人性格天生就是内向的,但不代表他会内向到不一样。只不过比外向的人多一些内敛。而不是恐惧。一旦压抑久了,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他的思想就像崩溃的系统,随时有偏激和错乱的想法。

1、适当的多余孩子互动,沟通。因为孩子在成长,每个阶段所遇到的事情不一样。你需要正确方法来沟通。小时候的棍棒,只是约束。可不能约束一辈子。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变得背道而驰,物极必反。

情绪健康的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说与做,如果总是在言语上也不能约束自己,或者总是很有自信的说一些事情,但又不去行动,或者根本不动。这样的也需要关注。因为有可能是"美好幻想症"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只是把一些事情想的很漂亮,结果才发现,为什么不是我所想的这样。在这里我指的不光是小孩。也有成人。

3、心情上要做到不容易激动与愤怒。如果因为一丁点事不如意,都显得烦躁与狂怒。那么就要注意平缓心情。因为这不光对心理上有损伤,对身体也有威海。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要有生活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2.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丰富自己的生活。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衡量少年儿童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有效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它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反映了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的一种状态。

心理健康或心理卫生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引入的。早在古罗马时期,加伦(Galen)在其著作中就叙述了关于情感卫生或精神卫生”的问题。1843年,美国***学家斯威特(Sweeterw)撰写了世界第一部心理卫生专著,明确提出了“心理卫生”这一名词。1906年,克隆斯顿(Clonston)正式出版《心理卫生》一书,此名词遂被***用。1908年,比尔斯(Beers)撰写了《一颗失而复得的心》一书,叙述了他患神经症住院的经历,呼吁改善对精神病人的待遇,此书的出版得到了心理学家、***学家和社会舆论的重视,心理卫生运动随此掀起。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美国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次年,“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此后,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在西方发展,欧洲各国相继成立心理卫生协会。1936年,我国亦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协会未能开展工作。直至1985年,才重新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二、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发生。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的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健康地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更有效地为社会和[_a***_]作出贡献。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提出,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515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