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

  1. 汤液是哪本书的简称?
  2. 伤寒杂病论的源头?
  3. 怎么理解,酒是“百药之长”,也是“百毒之首”?

汤液是哪本书的简称?

汤液经是《汤液经法》的简称。

《汤液经法》,即《汤液经》,中医著作,相传作者为伊尹。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医学著作。其医学宗旨和重要内容在于服食补益和养生延年,体现了道家重生养生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现仍在学习使用的"经方"源于此。

伤寒杂病论的源头?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术领域,用源头活水评价《伤寒杂病论》可谓十分恰当。该书蕴含的深刻辨证思想和精湛处方技巧,不仅是对汉以前中医药医疗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同时也成为以后将近2000年中医药发展的轨范。

《汤液经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代官修著作《医宗金鉴》曾这样评价它的价值:“有法有方,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人(河南南阳市邓县穰东镇)。《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建安年间,大约公元206年前后。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疫病流行,加之当时的医学界缺乏疫情危机的医疗应对能力导致死亡者甚多。

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张仲景也提到族人“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本着对生命的无限珍视和为医者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勤求博***的治学方法,有机整合了前人的思想理论、诊治方法和用药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完成了这本旷世著作。

《汤液经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伤寒杂病论》共16卷,分为两部分,包括伤寒10卷,杂病6卷。令人遗憾的是,该书问世后不久,随着张仲景的逝世,加上世事不宁,遂致散乱流失。虽然到了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曾加以搜集整理,但总体看来,宋以前该书流传显晦分合不一。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经感叹道“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并留心寻访一直到晚年。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官府设置校正医书局,治平年间,林亿等人奉命校正医书,以“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先校订《伤寒论》,共10卷,22篇,3***法,112方,于1065年颁行于世,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随后,根据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中下卷校订杂病部分,命名为《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共计3卷,25篇,载方262首。从此,根据所记述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即《伤寒论》《金匮要略》。

张仲景是在伊尹《汤液经法》基础上增扩其法,撰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汤液经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言: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伤寒杂病论》的另一个医学成就是建立了以经方为核心的方剂体系

怎么理解,酒是“百药之长”,也是“百毒之首”?

中药材浸酒治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古代医学还不够发达,而药酒能医治较多疾病,故称酒是“百药之长”。这在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等古籍书中都得到印证。如今我国的药酒也是名目繁多,治的病也各有不同,如五味子药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当归酒、国公酒、三蛇酒等等,不胜枚举,可见药酒仍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具大的市场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是一样,少饮养生,过之伤身。饮酒过量,轻者:胡言乱语、呕吐不止,丑态百出;重者:伤肝伤胃,入院抢救;甚者:嗜酒成瘾,酒精依赖,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等诸多疾病和并发症。故称酒为“百毒之首”、“穿肠毒药”。我身边就有一位嗜酒如命的同事,从早到晚,餐餐不离酒杯,酒精中毒颇深,62岁就因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诸多并发症不治身亡。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见解?请在评论区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1138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